1994年,知名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於高知县檮原町设计「云之上旅馆」,成为木构造建筑缘分的起始点,此後广泛运用自然素材,并藉由重复堆叠弱化建筑边界,让自然光线穿透缝隙,提炼出浪漫诗意的光影之美,诞生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。2023年1月,隈研吾为冈山大学「冈山愿景共创中心(OUX)」设计一栋两层楼木建筑「木之教室」,运用木材结合他材、CLT 工法等方式构筑宽敞无柱的开放式空间,让教室不止於上课用途,建筑更是看得见的实例教材,成为传承建筑经验、拓展创新思维的场域。
隈研吾希望「木之教室」除了扮演教育空间的角色之外,透过实际展现建筑思维,创造「可见的教材」能进一步引发学生与大众一起思考生态友善的设计解决方案。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冈山愿景共创中心:让教室成为「可见的教材」
CLT(Cross Laminated Timber)是什麽呢? 台湾主要称之为「直交集成板」,是 1990 年代中期发源於奥地利的木构技术,随後在欧美日迅速扩散,在日本更因为其材料特性能彰显建筑之美、同时符合环境友善趋势而引起广泛关注,原因包括:CLT 木构较同尺寸结构更加质量更轻、强度更高,使得梁设计的跨度能够极大化,且中间无需柱子支撑,更能展现建筑结构魅力;此外,它具有高耐震、夏天隔热、冬天保温的调节性能;更重要的是对於人工林的永续经营有助益,而拆除废料亦可再使用。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本次由隈研吾操刀设计的冈山愿景共创中心(冈山共育共创コモンズ),以「木之教室」(木の教室)概念向学生与大众展示木构造建筑的魅力与潜力,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(KKAA)将空间重点聚焦於提升木构造建筑技术,提供在此领域进行研究的学生一处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。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KKAA 团队巧妙运用 1.8 米的 CLT 板材实现了宽敞无柱的大跨度教学场域(18米x21.6米 的),有机排列的天花板梁依循木材的应力应变图,让设计兼顾美观与实用,同时也透过结合透明玻璃顶棚、钢骨结构,加上 CLT 板材特性省去传统隔热材料的需求,藉此强调木材与其他材料结合的弹性与功能。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隈研吾希望「木之教室」除了扮演教育空间的角色之外,透过实际展现建筑思维,创造「可见的教材」并展示未来永续发展的木构造建筑愿景,进一步引发学生与大众一起思考生态友善的设计解决方案。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SATOH PHOTO)
风之叶:隈研吾首件冈山县CLT木构作品
事实上,「木之教室」并非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在冈山县的第一件作品。冈山县真庭市於 2018 年被日本内阁选为「SDGs未来都市」,由隈研吾设计、原本展出於东京晴海空地的半开放 CLT 作品「风之叶」(风の叶),在 2021 年被转移至冈山县真庭市的蒜山高原,融合其他设施打造为复合式环境设施「GREENable HIRUZEN」。
GREENable HIRUZEN。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澄・小林研二写真事务所)
(Photo Credit: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、Photography by 澄・小林研二写真事务所)
「风之叶」是运用真庭市产 CLT 板材(160cm×350cm、厚21cm)与钢骨结合,木制叶片以螺旋状方式交错舞向天际,运用氟塑膜(ETFE)填补板材之间的缝隙,能够引光、防风、抵雨,创造穿透森林叶片缝隙般的光影效果。「GREENable HIRUZEN」还包括尝试将茅草加入永续材料并结合金属打造的自行车旅游基地,藉此推动停留与周游旅行的观光路径,以及与 Snow Peak 合作开发的木制餐厅拖车等。